傳統節慶在香港
最近瀏覽

端午節龍舟遊涌

  • 農曆五月初五

    端午節的出現已有四、五千年歷史,其起源與祭祀有關。後來不同地方的人賦予不同解釋,尤以紀念屈原的說法最為統治者受落。相傳下來,今天大家已忘記端午節的本來意義,只認識龍舟競渡和吃糉子。唯獨大澳居民仍保留龍舟遊涌(又稱遊神)這項古老風俗。特區政府於2009年向國家文化部申請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,2010年獲得批准。

  • 遊涌源起

    據父老所說,大澳龍舟遊涌已有百年歷史。相傳早年發生瘟疫,導致不少人逝世,居民於是請大澳四間廟宇的神靈出來,安放在神艇上,由龍舟拖行巡遊於大小水道,沿途祭幽,藉此驅除瘟疫,保佑居民平安。

  • 漁業行會

    此活動由大澳三個漁業行會舉辦,分別是扒艇行、漁業行和合心堂,他們代表了大澳的水上和陸上居民。今天漁業已經式微,許多年輕人遷往市區謀生,但每年端午節公眾假期,他們大都回來過節,有些人參與龍舟遊涌,以繼承這項傳統。

  • 採青和喝龍

    活動舉行之前,他們先划龍舟到楊侯古廟後面的荒地「採青」,用斬下的青草拍打龍頭,再放入其口中,給龍舟賦予生氣。之後返回所屬的「龍躉」(臨時神棚),在龍頭綁上柚葉,又在龍身貼上神符。接著進行「喝龍」儀式,以元寶和柚葉水去穢,再用活公雞的雞冠血混和白酒灑在龍舟上,寓意龍精虎猛。

  • 請神儀式

    一切準備就緒後便開始請神,由龍舟拖著神艇前往四間廟宇迎接神靈(漁業行和合心堂在五月初四早上進行,扒艇行在五月初五早上進行)。請神前,負責人先上香問杯,取得神靈同意後,才把其行身像捧出,放在神艇上。

    大澳有眾多廟宇,究竟那位神靈在大澳人的心中最重要呢?從接神的次序可知答案。他們先到楊侯古廟迎請侯王,接著到新村天后廟、關帝廟和洪聖廟迎接各廟的主神。遊涌活動結束後,他們將神像逐一送返廟宇,次序與接神相同。

  • 祭祀孤魂

    五月初五早上接神完畢後,三個漁業行會便一起遊涌。按傳統規定,由歷史最悠久的扒艇行先行,其次是漁業行和合心堂。他們先到楊侯古廟,再繞到新村天后古廟,最後經過關帝廟。期間坐在神艇尾部的人不時化衣紙和撒水飯,祭祀水中孤魂。當神艇經過棚屋時,居民亦焚燒元寶,盼能消災解禍。

  • 遊神禁忌

    大澳水道縱橫,但支流已愈來愈狹窄。由於居民不喜歡自己的棚屋被神艇和龍舟碰到,故現今遊涌只在寬闊的大涌上進行,以致遊涌時間大為縮減。當載著神像的神艇經過大涌橋和新基橋時,橋上的工作人員將橋升起,讓其通行,以示尊崇。傳統觀念認為,神靈的頭頂不能受壓,更不能在人的腳下經過。

  • 龍舟比賽

    遊涌完畢後,三個漁業行會的神艇各自返回自己的龍躉停靠,剛才領航的三艘龍舟則在扒艇行的神艇前面進行表演賽,讓神明觀賞。在同一海域此時則舉行康樂性質的龍舟競渡,由於比賽過程較為激烈,故此對一般人來說更有吸引力。